“皮影戏”几近成绝唱 岭南人谁识“木鱼歌”
昆曲、古琴、木卡姆,这些已列入和正在候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中国传统艺术形态,由于“登堂入册”重新回到文化抢救、保护的视野。而在它们背后,无数散落在民间的文化艺术正在悄无声息而急速地灭亡。 “曾在中国有上千年历史、曾覆盖绝大多数地区的皮影戏急剧萎缩,成了濒危剧种。”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教授刚从乡间田埂回到校园书斋,他带队进行了国内历史上范围最大的一次皮影戏田野调查。 康保成认为,皮影戏尽现中国传统文化意韵的虚实之美,“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但是,在审美趣味愈来愈“现代化”、农村发展愈来愈“城市化”的今天,皮影戏的观众大量流失,传承后续乏人,剧团名存实亡。一度演出频繁的广东陆丰,现在只剩下一个专业皮影剧团和一个业余戏班。听说,专业皮影剧团白癜风能看好吗的艺人们都到外地打工了,而业余戏班也不具有演出能力。 皮影戏的名字,人们模糊记得,而广府民间说唱艺术“木鱼歌”恐怕很多岭南人都闻所未闻。木鱼歌、南音、龙舟歌等,都是明清、民国年间在珠江三角洲盛行的民间曲艺,木鱼歌的代表作《花笺记》还曾流传到德国被著名诗人歌德称赞为“伟大的诗篇”。 “除木鱼歌,岭南众多的民间戏曲如今也濒临灭绝。”康保成如数家珍地道来:海陆丰地区有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紫金有花朝戏、粤北有花鼓戏、湛江有雷剧等等,这些戏曲的名字都已蒙尘,几近“文物”了。它们构成了岭南文化深厚的底蕴,承载了多元化的文化基因。 有人说,对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水中观鱼”,千福建白癜风医院万不可把鱼捞出来。但是,现实没法躲避―――鱼所生活的环境中,水已日渐干涸,怎么办? “非物资文化遗产是活态的,环境已改变,要保存完全的原汁原味是不可能的。”康保成认为,保护并传承非物资文化遗产要“两条腿走路”: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保存相对的原貌,允许革新,鼓励与时俱进发展,实现文化领域的生态平衡。 “日本对能乐的保护传承就值得我们鉴戒。”康保成说,对濒危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政府要加大投入。“像岭南的传统戏曲,政府就要投入资金保护,如能否斟酌一个剧种省内最少要保存一个剧团。有些情势可以与时俱进,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发展。例如,新编粤剧《花月影》就遭到众多年轻观众的爱好。” 康保成认为,建设文化大省,这不是建设几座歌剧院、博物馆能解决的问题,活态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常常与传统文化、民间艺术重合,是文化的内核。希望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在实践中拓出一条新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waw.com/jbzz/842.html